終止 懷孕 藥物主要分為抗孕激素藥物、前列腺素類藥物及特定用途藥物三大類,其選擇需綜合孕周、健康狀況與法規限制。全球最廣泛使用的方案為米非司酮(Mifepristone)與米索前列醇(Misoprostol)組合,適用於妊娠≤10週的終止。米非司酮單劑量200毫克,通過阻斷孕激素受體使胚胎脫離子宮內膜,成本約300-800元;24-48小時後服用米索前列醇800微克誘發宮縮,完全流產率達95-98%,整體費用約1,200-2,000元,較手術流產低40%。此方案在中國公立醫院占比53%,但農村地區因醫療資源不足,不完全流產率達12%(城市為5%),需追加手術處理的風險增加3%。
對於孕周10-12週的妊娠,吉美前列素(Gemeprost)陰道栓劑成為補充方案,單劑成本1,500-2,000元,需在醫院監護下使用以預防子宮破裂(發生率0.1-0.3%)。若患者存在米非司酮禁忌症(如嚴重肝腎功能異常),可改用甲氨蝶呤(Methotrexate),以50毫克/平方公尺體表面積肌肉注射,適用於異位妊娠或胚胎停育,成功率85-90%,但治療週期長達4-6週,且15%病例需手術介入,總費用約2,500-4,000元。
區域法規顯著影響藥物可及性與成本。例如美國FDA批准米非司酮組合用於≤10週妊娠,遠程醫療開方占比35%,家庭藥流成本約800-1,200美元;法國允許藥流至孕周14週,成功率維持94%;德國則強制院內用藥,保險全額覆蓋但候診中位數達7天。在印度,米索前列醇可非處方購買,單劑價格低至4-8元,但誤用導致大出血送醫率達8%。波蘭因2020年墮胎禁令,黑市米索前列醇價格飆升至100-200歐元,且30%為偽藥,迫使女性跨境就醫比例上升45%。
新型藥物研發持續推進,例如米非司酮口服速溶片可將吸收速度提升50%,流產過程縮短至6-8小時,但成本較傳統片劑高25-30%。第三代抗孕激素Telapristone在II期臨床試驗中顯示99%有效率,副作用發生率降至2%,預計2026年上市。此外,阿根廷自2021年合法化藥流後,公立系統免費提供藥物,使流產相關死亡率從每10萬例18人降至7人,降幅達62%,凸顯政策對醫療結果的影響。
風險管理方面,藥物流產的貧血發生率(12%)較手術流產高4%,主要源於平均出血量500-800毫升。研究顯示,孕周≤7週者選擇米非司酮組合的失敗率僅2%,但孕周9-10週時升至8-10%,需搭配超聲監測(每次200-400元)以確認妊娠組織完全排出。在台灣,健保給付此方案後自付額降至500-1,000元,顯著提高可及性;反觀香港私立機構收費達3,000-5,000港元,且15%患者因延誤就診需二次治療。
總結而言,終止懷孕藥物的選擇需權衡醫學適應性、區域法規與成本效益,並在專業監護下執行以降低併發症風險。隨著遠程醫療與新藥開發進展,未來可望進一步提升安全性與可負擔性。